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

2023-06-26 17:01:42    来源:钱江晚报

潮新闻客户端 倪好 编辑 章忻

近日,以“平等、合作、发展:《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》(以下简称《宣言》)通过30周年与全球人权治理”为主题的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我国举行。在《宣言》通过三十周年之际,以国际研讨的形式纪念、回顾和深化这份在人权治理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,300余位中外嘉宾坦诚对话,交流互鉴,共商未来。

在论坛开幕式上,习近平主席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发出三点主张:以安全守护人权,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,同走和平发展道路,践行全球安全倡议,为实现人权创造安宁的环境;以发展促进人权,践行全球发展倡议,提高发展的包容性、普惠性和可持续性,以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保障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人权;以合作推进人权,相互尊重,平等相待,践行全球文明倡议,加强文明交流互鉴,通过对话凝聚共识,共同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。


(资料图片)

这与三十年前的这份《宣言》中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。三十年来,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和当代实际相结合,走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。我们用实际行动,保障少数民族、妇女儿童、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利益,加强人权法治保障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。

实现民主政治,促进人权发展形式的丰富多样

实施人权原则必须考虑国家的特性和地域特征,以及不同的历史、文化和宗教背景。“履不必同,期于适足;治不必同,期于利民。”反观西方某些国家以“民主和人权教师爷”的姿态,用狭隘、单调和自我的眼光来看待全球五彩斑斓的文明。人权不是政治斗争的工具,而是追求老百姓福祉的事业。回顾30年的发展,中国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,平等地和西方社会谈人权问题。经过30年的发展,中国更应该坚定地走符合自身国情的人权治理道路。

人权是发展的产物。人民当家做主,首先要保障最基础的、最根本的利益是生存权和发展权。近年来,中国在减贫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,创造了世界人权保障新奇迹,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。

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民主,要看执政党是否意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经济、政治、社会、文化、环境等各方面的权利,关键要看政府是否在用心用力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事情,要看各级领导是否切实在抓群众关心的就业、教育、社保、医疗、住房、养老等实际问题。

以民生建设推进人权发展,中国是有一些经验的,比如从“十二五”以来连续出台三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,颁布《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》,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,在推动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。还有,我们进一步区域协调发展,主动解决地区差距、城乡差距、收入差距等问题,让群众看到变化、得到实惠,这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。

百家齐放才是春,中国传播推广“民生为本”的人权理念

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的共同福祉,这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全球发展倡议也是一脉相承的。促进国际合作是联合国人权领域改革的方向和目标,也是《宣言》的核心精神。

促进全球人权发展,与各国民众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,我们致力于在国际援助领域做强做好民生工程。近些年,“小而美、见效快、惠民生”的项目越来越多。在教育领域,中国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“中文+职业教育”特色项目,为各国学员提供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发展机会。在医疗领域,中国授人以渔,助推非洲医疗体系建设,帮助18个非洲国家建立20个专科中心,涉及心脏、重症医学、创伤、腔镜等专业,同40个非洲国家45所非方医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,为非洲各国培训各类医务人才2万人次。

国际的人权合作与对话中,理念相近是很重要的。张维为教授在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指出,一些国家从来不认为消除贫困是人权问题,而我们将其视为核心人权。瑞典“一带一路”研究所所长史蒂芬·布鲁尔提出,美西方对中国的妖魔化源于对当代中国和中华文明的恐惧和无知。

面对这种理念差异,我们应敞开怀抱,自信积极地邀请全球嘉宾来谈论人权,共同商议促进全球人权发展的道路,推动全球共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。

【作者为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】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关键词:

X 关闭

X 关闭